知识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员教育网  >  学习园地  >  知识之窗

“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

  为重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马来西亚作为区域经济“领跑者”的地位,并最终摆脱困扰该国近20年的“中等收入陷阱”,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最为系统的当属今年颁布的“新经济模式方案”。这一方案被认为是未来10年马来西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来源于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它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城市化进程受阻、产业升级艰难以及金融体系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和社会矛盾频出,从而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作为二战后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之一,马来西亚具有典型“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1957年实现独立之后,马来西亚便开始了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1970年,政府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将经济增长动力从依赖初级产品部门转向依靠制造业部门,并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从1990—1997年的年平均9.1%下降到2000—2008年的5.5%,经济发展遇到很大困难。

  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阴霾下,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面临着5个方面问题:一是由于是“小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给国内经济造成了多次外部冲击;二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长期缺乏增长动力;三是随着经济总量的长期扩张,国内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四是经济增长逐步停滞;五是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重重,实施改革的难度逐步加大。

  为了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内经济的束缚,马来西亚政府提出的“新经济模式方案”把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作为最终目标,而这需要首先实现3个中介目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形成共享型增长模式和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方案”为此设计了8项改革措施:重新激活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力、培育高质量的国内人力资源、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国内经济环境、强化公共部门的作用、提倡实施保持市场透明和友好的“平权政策”、通过夯实国内智力基础加快知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革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以及通过财政体制等改革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方案”是一个系统的战略体系。尽管马来西亚新经济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族群关系等诸多因素制约,但是,“方案”清晰地表达了排除万难进行综合改革的信息,带给人们期冀。“方案”在文本的最后抛出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语句,“是改变的时候了:马来西亚值得如此”。这不能不说是对马来西亚人与“中等收入陷阱”作斗争的极大号召和鼓励。

稿源:宁波党员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