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员教育网  >  基层党校  >  党校教育

对基层党校如何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几点思考

  围绕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及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宣讲,是新时期基层党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衡量县市党校教师是否称职的一条重要标准。但是,对县市党校教师来讲,一方面,宣讲的题目总是随着形势和要求而不断变换,宣讲的理论问题也总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的对象又千差万别,情况各异,在年龄、知识、学历方面呈现很大差异性。因此,要使党校教师的理论宣讲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可,并展示出理论宣传的无穷魅力,实属不易。下面就自己这几年的亲身体会,对县市党校教师如何做好理论宣讲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信仰为先,做到真信、真学、真懂。

  首先,要宣讲马克思主义必须先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传播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教授曾经讲过一句话:“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一名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就是信仰为先。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人从创立之日起就把它高高举起,不管世界风云多么变幻,始终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瞩目。如果作为一名理论宣讲者,连自己对马克思主义都不信仰、甚至动摇、怀疑,那是很难把理论讲好的。因此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并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中国社会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使你的宣讲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其次,理论宣讲者的基本功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作为一名党校理论宣讲者,只有不断学习、掌握这些理论的真谛,才能在宣讲中运用自如,把握恰当。如果一知半解,不了解这些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不掌握这些理论围绕什么现实问题而展开,就很难在宣讲中把这些理论讲清楚,尤其是很难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时,只有真正弄懂了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结出的丰硕成果,就会对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宣讲者在宣讲中就会理直气壮,有充足的底气,就会对听众产生一种感染力,使广大干部群众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再次,理论宣讲者有否掌握这一理论的真谛,就在于宣讲中有否做到理论与中国现实的不断结合。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是否能够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基层的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现实问题上。如果我们的宣讲,纯粹是一些理论概念的讲解,不结合中国各个阶段的基本国情,就会使理论很枯燥,听者就会觉得乏味,同时使理论失去对现实的指导性。比如在讲和谐社会时,如果仅仅从概念出发,尤其是基层群众听了就会一头雾水。而如果从民生问题出发,从大家关心的看病、就业、住房、环境、治安、社会保障出发,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群众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接受程度。

  二、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首先,理论宣讲要贴近现实。理论宣讲的目的就是要使党的理论,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通过宣讲这种形式,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但理论宣讲者经常要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理论比较系统,概念化程度较高,作为基层群众,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理论又比较条文化,听起来比较枯燥。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呢?我的体会关键还在于贴近现实。如何在宣讲中贴近实际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贴近中国的实际。尤其是贴近改革开放以来,在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最大实际,在宣讲中切忌照搬国外的理论,要多讲中国的实际。比如在讲到中国国情时,运用温家宝总理的“乘除法”,就会使群众更容易接受。二是要贴近浙江的实际。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浙江所处的发展阶段又在全国比较超前。因此结合浙江的省情就会使宣讲更具针对性。比如在讲科学发展观时,结合浙江土地、资源,对浙江发展的制约因素,使广大群众感受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通过省情的结合,从而使大家感受到理论就在眼前,进一步增强宣讲的现实性。三是贴近所在地区及所在单位的实际。所在地区发展及所在单位的工作,往往是大家最关心的。如果宣讲者能够紧密结合这一实际,宣讲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比如在讲到新农村建设时,我能及时结合余姚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宣讲,使听者听起来很亲切。在谢家路村讲和谐社会,又能结合本村民主实践,进行宣讲,这样做村干部比较满意,把他们想说的话都讲出来了。同时党员群众也满意,看到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其次,理论宣讲要贴近生活。党的理论原本来自于群众的实践与创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不断创造,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理论。但是一旦上升到了系统理论,有时宣讲者就会讲得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从而失去了理论的本来面目。而我自己的体会,对基层群众宣讲理论,就是要还其本来面目,使党的理论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讲和谐社会时就可以从家庭和谐、邻里和谐讲起,也可以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关系讲起,做到理论宣讲贴近生活。同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浅近易解的道理,使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到理论是那样贴近生活。再次,贴近群众。基层党校理论宣讲的极大部分对象,大部分都是基层党员群众,我们宣讲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更多群众接受的先进的理论。因此,在宣讲中切忌走过场,把宣讲当作完成任务。而是应当在宣讲之余,注重调查研究,平时也尽可能多接触基层群众,尽可能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想听什么?不了解什么?做到宣讲时有的放矢,使理论宣讲能够解疑释惑,形成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正确看法。同时在宣讲中要尽量摆事实、讲道理,切忌说教式的宣讲,把道理讲透,把情况讲明,最好能把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讲出来。还有在宣讲中语言运用也十分重要,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在宣讲中做到通俗化、口语化。宣讲之后要多听取宣讲对象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调整讲课内容、讲课方式,才能使你的宣讲越讲越精,才能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

  三、关注热点,不回避矛盾.

  党的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为我们提供认识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目前,我国社会又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接踵而至。如何正确面对这问题,并作出科学的解答,对每一位理论宣讲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如果我们在宣讲中刻意回避矛盾,避开问题,进行不着边际的回答,我认为这样的宣讲是很难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当然,如果讲问题、讲矛盾是为了图一时之痛快,不从中国国情出发,也是于事无补的,反而会增加党员群众的反感,不利于鼓舞群众的信心,也会影响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所以我自己的体会在宣讲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理论宣讲不在于要不要回避矛盾、回避问题、回避热点。而在于宣讲中对这些问题要正确把握分寸。对一些问题、矛盾进行分类,它们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比如在讲到社会不和谐时,把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看病难、就业难、收入提高难、住房难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有利普遍党员群众更加理性地去看待这些问题。在讲到科学发展观时,把资源、环境对我们的制约一定要讲透,有利于在全社会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是在宣讲中要把重点放在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上,不能就事论事。比如讲三农问题,要从历史、国情、发展阶段角度来加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讲到外来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管理因素,又有二元结构社会的原因,同时也涉及到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素质。三是还要讲清楚,我们党我们政府对这些问题怎样看,尤其是讲清楚是怎样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做了哪些事,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化解了哪些矛盾。比如讲三农问题,一是要讲清楚十六大以我们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措施及所取得的比较明显成效。讲十七大精神,一定要结合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所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变革。在讲科学发展观时要讲清楚,像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等问题更多的是因为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四、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作为一名基层党校的理论宣讲者,面对的宣讲对象,差异性很大。城市与农村、企业与社区、机关与事业,不同的对象对理论的需求不一,面对这么复杂的受众,如果千篇一律,不加区分,往往难以获得成功。我自己的体会应当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在理论性与通俗性上进行正确把握,比如:面对的是普通农村党员,往往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程度较差,这就要求宣讲者在通俗性上做文章。不但语言要通俗,举的例子同样要通俗,不但讲的道理要通俗,今后的努力方向也要通俗。如果面对的是机关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相对较高,又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与经验,信息获得的渠道也十分广泛。因此,在宣讲中要突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分析,不能人云亦云,尤其是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恰到好处的分析。当然,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宣讲的基本理论要吃透吃准,否则,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难以给听讲者以更多的启迪。二是要在内容上进行正确的把握。目前,我党理论创新步伐很快,新的理论不断涌现,作为基层党校的宣讲者,面对不同主题、不同对象,在内容选择上十分重要。除了要讲清楚一些共性问题之外,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要在内容上做一些取舍。如果宣讲对象是基层党员群众,宣讲的内容要尽量选择一些他们关注的问题。而对象如果是领导干部,比如党委中心组学习,在宣讲中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比如同样讲和谐社会,对基层群众讲,在内容上要选择一些民生问题,发展问题来讲授。而对领导干部则要侧重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及相应制度的改进与完善。要强调在一些公共决策中要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各方面听取意见,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使他们明白身上的担子与责任。三是要在形式上要不断创新,理论宣讲的形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既要保留传统的讲授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讲授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比如制作光盘、进行远程教育、多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理论宣讲更加直观、生动。同时理论宣讲也可以运用对话形式进行交流式宣讲。另外也可以运用演讲形式来宣讲。比如我校教师宣讲的党课《九天九地》,在参加宁波市微型党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并在全宁波大市范围内巡回演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注重结累,与时俱进。

  首先作为一名基层党校教师,要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平时结累十分重要,因为宣讲的主题总是在不断变换。同样一个主题,宣讲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又需要不断调整。同时,要讲的每一个专题,其理论含量又比较大。因此,如果不注重平时结累,是很难胜任的。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是要注重理论结累。无论讲什么的题目,作为党校教师总离不开理论,因此党校教师只有静下心来,不断钻研所宣讲的理论,把这些理论问题弄通弄熟,才能在宣讲时成竹在胸,娓娓道来。如果自己对宣讲的理论没有积累,或一知半解,或掌握不全面,在宣讲中是很难挥洒自如的。二是素材的结累。到基层宣讲,光讲理论不行,必须有丰富的材料对理论进行解析,该用数据时要运用数据,该用事例要用事例,尤其是运用一些生动事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宣讲效果。比如在讲到规则时运用龟兔赛跑这一大家熟悉的寓言,进行新的解析,就会使大家对不同规则出现不同结果有一种记忆深刻的理解。三是宣讲技巧的积累。理论宣讲的技巧掌握起来十分不易,因为不同场景、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在技巧运用上是有不同差异的。但宣讲技巧对宣讲效果影响很大,这一点是具有共性的。而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尤其是年青的教师,一开始就不可能十分熟练掌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形成自己宣讲的风格。我自己体会,理论宣讲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不断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引导听众沿着你的讲授思路进入一种互动的境界。除了结累之外,理论宣讲还需与时俱进,因为理论本身就处于一种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围绕中国特色主义的道路,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一直处于不断创新之中。那么,作为一名党校理论宣讲者,必须跟得上时代步伐,尤其在宣讲中要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论宣讲如何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我自己的体会是:一、讲题要新,理论宣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作为一名党校教师的宣讲题目,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比如自己在2003年时讲科学发展观时着重讲发展观念的转变,大家觉得耳目一新,启发颇多。而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则着重讲落实、讲实践,着重讲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推进。二、讲题的切入点要新。对基层群众宣讲,选择的内容不可能很多,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进行展开就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面面俱到,就像蜻蜓点水一样,听者很难留下深刻印象。三、材料要新。对基层宣讲,材料的运用十分重要,党校教师在宣讲中除了要注重材料积累之外,在宣讲中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尽量不用或少用过时的材料,要多用新鲜的材料,使听众有一种新鲜感。比如在宣讲可持续发展时及时运用无锡蓝藻事件、松花江污染事件,使大家感受到改善环境的紧迫性。在讲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时运用山西黑砖窑事件,给基层干部以警示。讲政府在市场经济职能履行时,运用证券市场“5?30”印花税调整事例进行分析,使听者感受到理论的现实性。

稿源:宁波党员教育网